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中国教育报:《强技立本 铸盾护航--海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创新育人模式服务自贸港建设》
      2025年10月17日 08:47   点击:[]

    在数字化浪潮中,海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紧扣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信息安全人才的迫切需求,以“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实战驱动”为核心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为筑牢自贸港数字安全屏障注入强劲动能。

    理实融合的项目式教学:让课本知识对接自贸港建设

    “请以海南跨境电商平台为原型,设计一套兼顾数据合规与实时防护的加密传输方案——不仅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对跨境数据流动的要求,还要应对高频交易下的流量冲击。”在“网络安全工程”课堂上,教师提出的真实任务让学生瞬间进入“网络安全工程师”的角色。这种“设计思维驱动”的项目式教学,是海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破解信息安全“理实脱节”痛点的核心举措。

    学院围绕自贸港安全发展需求,重构课程教学流程:理论环节以“海南航空数据防护”“电子政务系统漏洞修复”等本土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沿“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可行性论证”路径拆解知识点;实践环节采用“班级引导—团队协作—个体攻坚—全程督导”四阶项目制,通过算法优化、防护系统开发等递进任务,推动学生从“被动验证”转向“主动创新”。2023级学生陈文杰团队设计的“南繁种业数据加密方案”,不仅解决了育种数据跨境传输的安全难题,还被当地农业科技企业采纳,成为“教学成果服务产业”的典型案例。

    为强化项目教学的针对性,学院组建“自贸港信息安全案例研发团队”,深入相关单位调研,开发涵盖跨境数据安全、离岸金融防护等领域的教学案例28个。

    实网赋能的实验育人:把校园网变成练兵场

    “传统虚拟仿真实验就像‘纸上谈兵’,只有在真实网络环境中才能真正识别攻击流量的特征。”学院实验中心主任指着一台全流量镜像设备介绍,依托海南大学校园网真实基础设施(核心业务系统、网络设备、终端节点),学院打造了“实网流量沉浸式实验平台”,通过分流器实时镜像校园网全量流量,筛选后分发至实验室,学生可开展“漏洞检测—流量分析—应急处置”全流程实训,还能接触到新型漏洞样本、异常流量特征等真实科研数据。

    该平台突破传统实验环境“虚拟脱节”的局限,构建“教学—科研—运维”“三位一体”生态:学生在实训中发现的校园网漏洞,可直接对接学校网络运维部门修复,近3年,累计协助修复高危漏洞70余个;教师则以平台产生的实网数据为基础,开展“异常流量识别”“新型威胁发现”等科研课题,形成“教学支撑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针对自贸港特色安全场景,平台还构建了“跨境电商数据传输”“离岸金融系统防护”等五大场景库,注入可控攻击流量,让学生在模拟实战中提升技能。“在平台上演练过跨境数据泄露应急处置后,参加海南省护网行动时,我能快速定位攻击源。”2021级学生罗智文凭借在护网行动中的表现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推免资格,成为实网实验教学成效的直接受益者。

    “赛课练用”的实战转化:让竞赛成果产生产业价值

    “从课程实训拆解CTF竞赛题目到参加校级HDCTF赛事检验能力,再到将优秀漏洞报告推送至企业平台——我们的实战成果能直接创造价值。”学院HnuSec战队队长高贝克介绍,学院创新“赛课练用贯通”机制,将CTF竞赛、护网行动等实战场景转化为“课程实训任务—校级赛事检验—企业输出”三级进阶内容,形成“以赛促学、以练促战”的育人闭环。

    为激发学生的实战积极性,学院组织学生参与自贸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获海南省相关部门表彰30余次;学院建立“实战贡献量化评价体系”,将漏洞挖掘价值(如企业采纳的修复建议)、护网行动成效(如高危威胁处置数)与竞赛成绩共同纳入评奖推免标准,近3年,有42名学生凭借实战贡献获得推免资格或企业邀约。学院打造的HDCTF赛事,已从面向校内发展为吸引全国50余所高校参与的品牌赛事,2024年赛事吸引了全国1000余名学生参加,针对自贸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重点资产开展漏洞挖掘工作,形成10余份高危漏洞报告,获海南省互联网信息部门通报表扬。

    “以往学生的竞赛成果多是‘一次性作业’,现在通过企业漏洞平台、护网行动等渠道,能真正转化为产业价值。”学院实战教学负责人表示,通过与长亭科技、新华三等头部企业共建“实战实验室”,学生可直接参与企业漏洞挖掘项目,2024—2025学年累计向企业提交有效漏洞报告50余份,其中23份获得奖励,单项奖励达1.2万元。

    多维显著的改革成效:全域赋能人才辈出

    自改革实施以来,学院获批国家级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成国家级别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级别科研实验平台;联合政府部门、企业编撰教材22部,其中国家级别规划教材《计算机安全》获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网络安全专项基金网络安全优秀教材奖;牵头编制《海南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人才队伍发展规划》,组建海南省网信人才培养产教联盟;2020年,输送全国首批商用密码本科人才,填补行业空白。近5年,学生获国际及国家级别竞赛奖项210项(一等奖36项),优秀毕业生蔡智强、钟文洁等更是登上Black Hat(黑帽)、GeekPwn(极棒)等世界信息安全领域高级别讲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位居全校前列,用人单位反馈“实战能力可直接上岗”。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改革成果先后在多家权威媒体平台交流推广,被海南省内外30余所高校借鉴采用,为全国信息安全专业建设提供了“海南案例”。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教授介绍说:“海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改革,始终紧扣‘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区域需求’的核心定位,是海南大学全面推进‘完全学分制、协同创新中心、书院制’‘三大改革’的重要实践。其以实战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我校新工科建设提供了范式。未来,学校将支持学院进一步深化本研贯通、产教融合,打造服务国家战略与自贸港安全的一流网络安全学科。”

    长亭科技高级合伙人及战略发展副总裁余慧英评价学院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生:“他们展现出的实网攻防能力和工程思维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在漏洞挖掘、应急响应等岗位上能快速融入团队,其扎实的实战训练背景与我们企业对‘即战型’人才的需求高度契合。这得益于学院独特的实网实验平台和赛课融合机制,为行业输送了稀缺的高质量安全人才。”

    面向未来,海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将继续积极服务网络强国建设,深化“完全学分制、协同创新中心、书院制”“三大改革”融合创新,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创新精神与实战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为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构筑坚不可摧的数字安全盾牌。

    (陈广锐 曹春杰 郭渊博 徐紫枫)



    编辑:张 静

    审核:莫欣岳


    海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密码学院)
    • 院长邮箱书记邮箱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人民大道58号 邮编:570228
    • 联系电话:0898-66259127 传真:0898-66259127 邮件地址:scscs@hainanu.edu.cn
    • 师德师风问题举报 投诉电话:0898-66257132 投诉邮箱:scscs@hainanu.edu.cn